高压调节阀阀芯、阀座损坏原因很复杂,这里面的理论不尽相同,但普遍引起重视的是高速液(气)流相对阀芯、阀座运动引起的冲刷现象(亦 称速度 效应)和液体介质在高压差下的气蚀现象 。前者损坏形式是与流线有一定关系的冲刷痕迹,后者则是海绵状孔洞。
从经济效果出发,使用者希望一个阀门可同时用于截流和调节,现在也是可以做到的。但对于调节阀来说,主要是实现对流量的控制,关闭是次要的。认为小流量阀本身流量很小,在关闭时很容易实现截流,是错误的。国外对小流量调节阀泄漏量一般也做了规定。当Cv 值为10 一 ,该阀门的泄漏量规定为:在3 .5 公斤/厘米。气压下,泄漏量为流量的1 % 以下。
在小流量情况下,尤其是粘性流体和低压下工作时,流体的主约束往往是层流或层流和湍流的混合态。层流时,经过阀门的介质流量和阀前后压差呈线性关系。而在层流和湍流混合态下,随着雷诺数的增加,即使压差不变,流经阀门的介质量也会增加。在完全湍流时,流量才不随雷诺数变化而变化。尽管如此,选择小流量调节阀,仍然用传统的方法和计算公式进行。但是其计算值和实际值偏离很大,据资料介绍在 Cv =O.01以下时,它只是作为一个容量指标,具有参考意义而已。实际流通能力应根据经验确定。
阀门在串联使用时,随着开度变化 ,阀前后压差也有变化,因此使阀门的工作特性曲线偏离理想特性。如果管路阻力大,直线性会变成快开特性 ,而丧失调节能力。等百分比特性将变成直线特性。小流量情况下,由于很少有管路阻力,上述特性畸变就不大了,对等百分比特性,实际上也就没有必要。从制造的角度来说, Cv =O.05以下时,也不可能再产生等百分比的侧面形状。因此,对小流量 阀主要 的问题是如何将流量控制在所需要的范围之内。